首页 资讯 正文

用“联通红”书写新时代“疆”山情——山东联通援疆干部郝兆武的乡村振兴答卷

体育正文 136 0

用“联通红”书写新时代“疆”山情——山东联通援疆干部郝兆武的乡村振兴答卷

用“联通红”书写新时代“疆”山情——山东联通援疆干部郝兆武的乡村振兴答卷

齐鲁网·闪电新闻6月17日讯 当山东(shāndōng)的晨曦初露,洒满渤海湾之时,喀什的夜空依旧(yījiù)繁星点点(fánxīngdiǎndiǎn)。2023年1月3日,郝兆武,一名山东联通的干部,怀揣着对边疆建设的无限热忱,跨越(kuàyuè)千山万水,踏上了新疆这片辽阔而充满希望的土地。 初心如炬(rújù) 一名党员的“疆”场誓言 “打造数字(shùzì)乡村标杆,让边疆共享数字红利。”这是郝兆武在中国联通第三批援疆号角吹响之际(zhījì),以一纸沉甸甸的申请书立下的庄严誓言。作为山东联通精心选派的党员骨干,他(tā)深知援疆工作(gōngzuò)不仅是业务上的支援,更是践行“两个维护”政治使命(shǐmìng)的生动实践。有人问:“远离家人、扎根(zhāgēn)边疆值得吗?”他指着喀什团结村老乡点开数字平台时的笑容:“你看,这就是答案。” 数字赋能 党旗在乡村(xiāngcūn)振兴一线飘扬 “让边疆农村插上数字翅膀,是我们的(de)时代使命。”郝兆武站在喀什莎车县团结村的沙丘之上(zhīshàng),目光如炬,望着远处正在紧张调试信号塔的党员突击队,眼神中闪烁着山东汉子的坚毅与执着。他深知,在这片占祖国(zǔguó)六分之一国土的广袤边疆上,数字乡村(xiāngcūn)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命题,更是(gèngshì)一份沉甸甸的“国之大者”的政治答卷。 每一次基层调研,他都把党的治疆方略讲成“百姓(bǎixìng)听得懂的故事”;每一场推进(tuījìn)会,他都全力推动“党建(dǎngjiàn)+乡村振兴”的理念落地生根。正如他所说:“党旗指向哪里,我们就把数字服务延伸到哪里。”他借鉴山东(shāndōng)数字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,打造了基于“平台+云网+X”的产品营销模式,将山东的“数字经”巧妙地翻译成边疆的“土(tǔ)方言”。郝兆武多次登上自治区级会议的讲台(jiǎngtái),向与会者生动(shēngdòng)描绘了“数村平台+党建引领(yǐnlǐng)+产业振兴”的壮美画卷。“我们不是卖设备,是让数据帮老乡(lǎoxiāng)‘跑腿’。”这番话打动了喀什地委领导,也让联通成为政府眼中“有温度的合作伙伴”。 在他的(de)努力下,110个“数村平台+集体经济”的村庄如雨后春笋般拔节(bájié)生长,和田(hétián)的红枣、喀什的地毯乘着数据的快车走向了全国。从“十佳数村BU”到“千村引领先进个人”,奖章上凝聚的不仅仅是数字,更是56万次点击(diǎnjī)中的信任、157个整镇签约时的握手、喀什老乡点击数字平台时的欢声笑语(huānshēngxiàoyǔ)。 先锋淬炼 下沉帮扶中的党性(dǎngxìng)光芒 斋月期间,郝(hǎo)兆武主动请缨下沉到叶城县巴什宗朗村,这是一个(yígè)纯维吾尔族聚居的村落。面对(miànduì)语言不通、习俗各异的挑战,他(tā)并没有退缩,而是以真诚和耐心赢得了村民们(men)的信任。白天(báitiān),他身着便装,穿梭在村落间,排查安全隐患,确保村民的生活安宁;夜晚,他又会准时出现在“红色夜校”,用他那略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,宣讲政策。凭借着记录了20余户详情的走访台账,他逐渐搭建(dājiàn)起了党群之间的“连心桥”。一位维吾尔族干部感慨地说:“听郝书记讲课,就像在听山东快书(shāndōngkuàishū),热闹中藏着真本事。” 驻村期间,郝兆武积极奔走,促成了叶城县第一个数字乡镇战略(zhànlüè)合作协议的(de)签订,为当地的信息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。当他得知(dézhī)村里有一位(yīwèi)独居老人不慎摔伤时,第一时间前往看望慰问,并送去了温暖和关怀。为了改善(gǎishàn)村里孩子们的生活条件,他还与工作组全体成员一起自愿(zìyuàn)筹资,为从福利院接回的孩子购置了所需物品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,却深深触动了村民们的心弦,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联通(liántōng)人的深情厚爱。 “新疆(xīnjiāng)同事扎根边疆几十年,舍小家为大家,这就是最生动的党课。”面对艰苦的驻村条件,他将胡杨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,从枣庄联通(liántōng)邀请两位骨干进行穿透(chuāntòu)式交流,进一步细化宽带业务支撑和(hé)中台(zhōngtái)建设体系,引入(yǐnrù)成熟经验,制定规章制度。各项举措得到(dédào)全面推进,宽带业务支撑体系快速搭建完成,有效促进业务发展。他组织内部培训17场、邀请山东专家授课8人次,让“传帮带”成为党员培养的“红色纽带”。 离疆前一晚,阿米娜奶奶(nǎinǎi)送来一碗(yīwǎn)羊肉汤,喝着汤,听着隔壁传来的(de)维吾尔族木卡姆琴声,他忽然读懂了小白杨精神的真谛:不是孤独的坚守,而是鲁疆两地把根须扎进彼此土壤”的共生共长。 “两年援疆路,一生援疆情。只要党和人民需要,我随时(suíshí)准备再出发!”这不仅是郝兆武一个人的(de)誓言,更是千万援疆干部的共同心声。他们以红铸魂、以数赋能,让“联通红”在边疆大地永不褪色,成为新时代“疆”山深情(shēnqíng)中最亮丽的底色。(通讯员 周雪燕(zhōuxuěyàn))
用“联通红”书写新时代“疆”山情——山东联通援疆干部郝兆武的乡村振兴答卷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